人為何要活
不知道大家有聽過周星馳的故事嗎?
之前有收到一封郵件對周星馳無厘頭的感想
原本他覺得周星馳電影是一個耍寶的沒有文化跟電影噱頭,
但是當他自己經歷過一些事後再回顧他的影片
卻是那麼有深度!!(很可惜去不到這篇文章)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,
那個歡樂的角色或許也是許多人欠缺、所羨慕的!!
當你的角色遇到個懂你的人,
在適當的時候出現,
那就是真正的也是最好的你自己
我們常常很容易受到一個自己再議的人的話語的影響
他的一句話,就好像是針刺到你的肉上,
自己就為這句話的一個感受深深受到影響!!
有時候我已很希望我周圍有這樣一個人(娛樂者),
當我心情不好時
就啥事都不想想時,只要看這他的引導跟著笑就好!!
那時會是我最幸福的一刻!!
變?或不變?
我覺得人還是該適時做些調整與改變。
這些改變是有目的地改變..譬如說因為你喜歡跟人家起衝突
你為了自己的人際關係而做調整-->這是正確、有目的的改變。
如果只是人家的一句話...
而去改變,那就太不值得了..
而你就需要一直活在他人的影子裡~
況且那麼多人、朋友、家人…~
或許幾個月後,又有另一個人給你另一個目標...
而你也會很茫然,一直未別人而活,且活的很累!!
最終就會像"邗鄲學步"
而迷失了你自我!!因為每個人就是有自己的獨特性呀!!
我覺得當自己有這樣的問題的時候
應該想想自己的價值觀,這點(這個議題)是不是你真的很在意的?
或許跟你說這句話的人是一個你很在意的人?
但這句話是他的氣話?還是真心的話語?
指光是他一個人的意見?還是很多人都這麼說?
你改變的動機是啥?
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我
有的人會覺得自己好像披戴很多面具,活在不同的空間裡;
但是人~原本就是會很多種面向。
以一個人生的發展來說~
小孩是一個樣;
國小、國中、高中、大學~因為自己越來越知道自己是啥腳色,
所以面向就會很多;
而且在扮演家人、學生、男友、同學、好友的腳色上,
因為立場不同,就會出現很多不一樣的角色!!
或許這就是在青少年時期出現叛逆的原因,
因為價值觀跟角色立場出現矛盾,
所以用「叛逆」去澄清與找尋一致性。
很妙吧!!人到2~30歲之後又慢慢的溫馴,
越老就越出現童真..
就是人家說的"返老還童"、"老人小孩子性格"...
我的小小故事
以前人家總是說我很老沉、很穩重,
但是那對我來說~都是裝出來的!!
那些日子要服務個案,又要樹立自己的專業形象
每天下班都想躲在家中,連假日都不想去!
服務了近600各日子後,選擇離職!!
我用了近200天的時間躲在家中,
到處遊走(大都北部居多)
最終在花蓮的原住民朋友身上找到我自己
現在我選擇寧可幼稚、真誠一致
也不願表裡不一 (當然在某些場所能然要顧到形象啦)
現在我們服務原住民的案主~我寧可放棄專業
選擇朋友般的友誼去協助他
效果、績效也很卓越喔!!
現在的我~~或許因為心情改變了~
人家說我看起來像7年級,
但是行為像8年級
實際上是6年級
而…你…也要像(學)我嗎?
花這麼多時間去找自己??